![]() 资料视觉化,指的是利用图形化工具从庞大繁杂的数据库中萃取有用的资料,使其成为易于阅读、理解的资讯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常运用到资料视觉化工具,如:将全班各科成绩以柱状图显示、捷运路线图的规划等。 资料视觉化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 27 世纪,苏美人将城市、山脉、河川等原始资料绘製成地图帮助旅人辨识方位;1786 年,William Playfair 绘製了目前已知最早的曲线图、面积图以及长条图,并且陆续又绘製了圆饼图,这些基本的视觉话方法奠定了现代统计图表的基础;西元 1950 年代,人类开始利用电脑的运算能力辅助处理更複杂的资料,并建立图形、图表;大数据时代下,理解巨量数据能让管理阶层从不同角度审视企业营运情形。 商业智慧 软体内建资料视觉化工具,萃取、分析数据后,把资料以资料图表或互动化的形式呈现给管理阶层。企业的公关人员也将视觉化后的资料做为对外沟通的工具,新颖的图表能让大众印象深刻,并能在脸书、推特、Instagram 上广为流传。 资料视觉化有必须考量的三个要点: 因此,在处理视觉化资料时必须斟酌这三个要点的比重。对此学者间抱持不同的看法,概略来说可分为两派: 研究型学者认为成功的视觉化作品,应在「最少的油墨下呈现最丰富的资讯」。图表外的插画、设计都是冗余的,让读者自行发掘资料意涵。而叙事型的学者则强调图表背后的故事连结性,是否能让读者「觉得有趣」,并一眼就明了图表所要传达的意涵。如下图,读者一眼就可解读美国各州农产分布: ![]() 说出数据的故事:设计资料视觉化的要点 微软推数据视觉化免费工具 SandDance,让人可以见树又见林! 9 个精采的资料视觉化影片 |